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zhǔ jiá kàn shān
成语注音:ㄓㄨˇ ㄐㄧㄚˊ ㄎㄢˋ ㄕㄢ
成语简拼:ZJKS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补充式成语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繁体:拄頰看山
成语解释
形容在官而有闲情雅兴。亦为悠然自得的样子。
成语用法
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近义词
拄笏西山、拄笏看山
成语造句
(1)草稿本的第二页上面写着“拄颊看山”几个大字。
(2)丽丽写不出成语“拄颊看山”的拼音。
(3)小琳不会写成语“拄颊看山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4)祉赣叔叔给茵荫和雅柔介绍了“拄颊看山”的成语故事。
(5)遵义县第五中学的功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拄颊看山”。
成语出处
宋·范成大《次胡经仲知丞赠别韵》:『先生有道抗浮云,拄颊看山意最真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拄拄:zhǔ 1、<动>支撑。枚乘《七发》:『蚑蟜蝼蚁闻之,拄喙而不能前。』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豪爽》:『陈以如意拄颊,望鸡笼山叹曰:「孙伯符志业不遂。」』2、<动>讥刺;反驳。《汉书·朱云传》:『既论难,连拄五鹿君。』
颊颊:jiá脸的两侧从眼到下颌的部分,通称脸蛋儿:两颊绯红;面颊。
看看:kàn 1、<动>视;瞧。《范进中举》:『范进不看便罢,看了一遍,又念了一遍。』2、<动>观看;观赏。《望庐山瀑布》:『遥看瀑布挂前川。』3、<动>看待;对待。高适《咏史》:『不知天下士,犹作布衣看。』4、<动>访问;探望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下》:『梁车新为邺令,其姊往看之。』5、<动>眼看着;转眼。杜甫《绝句》:『今春看又过,何日是归年?』kān<动>看守;守护。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》:『此间东门外十五里有座大军草料场……原是一个老军看管。』[看朱成碧] 眼花缭乱,不辨五色。
山山:shān(1)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:一座山;高山。(2)形状象山的东西:冰山。(3)蚕蔟:蚕上山了。(4)指山墙:房山。(5)姓。
拄拄:《卯集中·手字部》《正韵》肿庾切,音主。牚也,支也。《礼·丧大记》既葬拄楣。〈疏〉拄楣稍举,以纳日光。《战国策》齐婴儿谣曰:大冠若箕,修刃拄颐。《前汉·西域传》车师后王姑句,以道当为拄置,心不便也。〈注〉言有所置立,而支拄於巳,故心不便也。又刺也,距也。一曰从旁指也。《前汉·朱云传》五鹿充宗为梁丘易,云入论难,连拄五鹿君。又《唐韵》知庾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冢庾切,□音□。义同。亦通作柱。
颊颊:《戌集下·页字部》《广韵》《正韵》古协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吉协切,□音筴。《说文》面旁也。《博雅》辅谓之颊。《释名》颊,夹也,两旁称也。亦取夹敛食物也。《易·咸卦》咸其辅颊舌。〈疏〉辅颊舌者,言语之具。又《前汉·高帝纪》汉王谓郦食其曰:缓颊往说魏王豹。〈注〉徐言引譬喻也。又地名。《公羊传·定十年》公会齐侯于颊谷。《左传》作夹谷。又《正字通》赤颊,鹤别名。又批颊,鴔鵖鸟别名。《集韵》籀作□。或作脥。考证:(《释名》辅国之颊。)谨按国应作谓,考此语出博雅。今据原文改。(《博雅》辅谓之颊。《逸雅》颊,夹也。)谨按语出释名,今将逸雅改为释名。
看看:《午集中·目字部》《唐韵》苦寒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丘寒切,□音刊。《说文》睎也。《博雅》视也。《吴志·周鲂传》看伺空隙。《□文帝对烛赋》回照金屏里,眽眽两相看。又《宋史·礼志》大宴前一日,御殿阅百戏谓之独看。又《辽史·地理志》大东丹国新建南京,分南北,市中为看楼,晨集南市,夕集北市。又姓。见《姓苑》。又《唐韵》苦旰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墟旰切《正韵》袪干切,□刊去声。义同。又叶苦坚切,音牵。《吴迈远·长相思诗》经春不举袖,秋落宁复看。一见愿道意,君门已九关。关,音涓。又叶苦甸切,牵去声。《苏辙·咏彝亭诗》千里思山梦中见,要须罢郡归来看。《说文》从手下目。徐曰:以手翳目而望也。重文作□。俗作□。
山山:《寅集中·山字部》《广韵》所间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师间切《正韵》师奸切,□与删音同。《说文》山宣也。宣气散生万物,有石而高也。《徐曰》象山峰□起之形。《释名》山,产也。产万物者也。《易·说卦》天地定位,山泽通气。《书·禹贡》奠高山大川。《尔雅·释山》河南华,河西岳,河东岱,河北恒,江南衡,《周礼》谓之镇。《郑注》镇名山安地德者也。又《山海经》山分东西南北中五经。南则自蜀中西南至吴越诸山界。西则自华阴嶓冢以至崑仑积石诸山,今陇西甘肃玉门外,其地也。北则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门诸山,是禹贡冀雍两州之境也。东则自泰岱姑射沿海诸境,则禹贡青州齐鲁之地也。见《读山海经语》。又连山,古易名。《周礼·春官》掌三易之法。一曰连山。〈注〉似山之出内气也。又姓。古烈山氏之后。又公山,复姓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所旃切,音仙《诗·小雅》幽幽南山。叶上干,干音坚。又《孔子·丘陵歌》喟然回虑,题彼泰山。郁确其高,梁甫回连。○按山在删韵,古转声寒删先通,则非止叶音矣。又叶疏臻切,音甡。《班固·东都赋》吐焰生风,欱野歕[音pēn]山。叶下振。《正字通》本部与土阜石三部通者,□互见。考证:(《尔雅·释山》河南华,河西岳,河东岱,河北恒,江南衡,是为五岳。《郑注》镇名山安地德者也。)谨按是为五岳非尔雅原文。镇名山安地德者也是周礼注非尔雅注。谨将是为五岳改作周礼谓之镇,以起注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