諠客夺主
cbeic.com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xī kè duó zhǔ成语简拼:XKDZ
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
成语繁体:諠客奪主
成语解释
客人占了主人的地位,或外来的、次要的事物占了原有的、主要的事物的地位。
成语造句
(1)本子的第二页上面写着“諠客夺主”几个大字。
(2)东东不会写成语“諠客夺主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3)加加写不出成语“諠客夺主”的拼音。
(4)梅里斯二中的靖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諠客夺主”。
(5)宇文奶奶给她的两个外甥囡讲了“諠客夺主”的成语典故。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客客:kè 1、<动>寄居他乡;旅居在外。《柳毅传》:『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,遂往告别。』2、<名>旅居在外的人。《滕王阁序》:『萍水相逢,尽是他乡之客。』3、<名>宾客;客人。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:『旦日,客从外来。』4、<名>门客;食客。寄食于豪门贵族并为之效力的人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『诸侯以公子贤,多客,不也加兵谋魏十余年。』[又] <动>作食客;寄食于他。如『冯谖客孟尝君』。[又] <名意动>以客礼相待;以……为客。《冯谖客孟尝君》:『孟尝君客我。』5、<名>朋友;友人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『侯生下,其客朱亥。』《荆轲刺秦王》:『仆所以留者,待吾客与俱。』6、<名>从事某种活动或具有某种身份的人。《后汉书·马廖传》:『吴王好剑客,百姓多疮瘢。』7、<名>客体;与主体相对而从属于主体的一方。《原君》:『古者以天下为主,君为客;……今也以君为主,天下为客。』
夺夺:duó 1、<动>强取。《陈涉世家》:『广起,夺而杀尉。』2、<动>剥夺;削去权力。《左传·桓公五年》:『王夺郑伯政,郑伯不朝。』3、<动>失去;丧失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『百亩之田,无夺其时。』4、<动>乱。《书·舜典》:『八音克谐,无相夺伦。』
主主:zhǔ 1、<名>君主;国君。《触龙说赵太后》:『赵主之子孙侯者,其继有在者乎?』2、<名>一地方的长官。《隆中对》:『此用武之国,而其主不能守。』3、<名>主人。《狼》:『场主积薪其中。』4、<名>事物的根本。《原君》:『古者以天下为主,君这客。』5、<形>主要的。《狱中杂记》:『止主谋一二人立决。』6、<动>掌管;主持。《狱中杂记》:『主缚者亦然。』7、<动>主张。《谭嗣同》:『力主变法。』8、<动>注重。《论语·学而》:『主忠信,无友不如已者。』9、<名>皇帝的女儿,『公主』的简称。《后汉书·宋弘传》:『弘被引见,帝令主坐屏风后。』
諠諠:《酉集上·言字部》《唐韵》况袁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许元切,□音暄。与谖同。诈也。又忘也。详后谖字注。又《广韵》譁也。《正韵》嚣也。《史记·鼂错传》诸侯諠譁。《后汉·姚期传》諠呼满道。《晋书·惠羊皇后传》百姓諠骇。《韵会》与喧同。《正字通》与吅咺讙嚾□通。当作〈言□〉。又《集韵》《类篇》□火远切,暄上声。亦忘也。《班固·幽通赋》犹諠已而遗形。咺字原从口从□作。
客客:《寅集上·宀字部》《唐韵》苦格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乞格切,□坑入声。《说文》寄也。从宀各声。又《广韵》賔客。《周礼·秋官》大行人掌大賔之礼,及大客之仪。〈注〉大賔为五等诸侯,大客即其孤卿。又《司仪》诸公相为賔,诸公之臣相为国客。又主客。《礼·郊特牲》天子无客礼,莫敢为主焉。又《左传·僖二十四年》宋,先代之后也,於周为客。又凡自外至者皆曰客。《易·需卦》有不速之客三人来,敬之终吉。又外□亦曰客。《易·系辞》重门击柝,以待暴客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汉客孙,广德人。又叶苦各切,音恪。《诗·小雅》所谓伊人,於焉嘉客。叶上夕藿。夕音削。又《楚辞·哀郢》顺风波以从流兮,焉洋洋而为客。凌阳侯之泛滥兮,忽翺翔之焉薄。考证:(《礼·郊特牲》天子无客礼,莫敢为主也。)谨照原文也改焉。(《易·系辞》重门击柝,以御暴客。)谨照原文御改待。
夺夺:《丑集下·大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徒活切,音□。强取也。《前汉·食货志》大贾富家,不得豪夺吾民。《景帝纪》渔夺百姓。《文中子·王道篇》轻施者必好夺。又镌削禄阶亦曰夺。《论语》夺伯氏骈邑三百。又狭路也。《礼·檀弓》齐庄公袭莒于夺。○按《左传·襄二十三年》齐侯袭莒,杞殖华还载甲,夜入且于之隧。《杜注》:且于,莒邑。隧,狭路。郑元引之证经云:隧夺声相。近又云:或作兑,据此则夺非地名。敓,古夺字,兑即敓之省文。□澔失考,误音兑,字书因之训地名,□非。又丘月切,音阙。《白居易·桐花诗》何此巴峡中,桐花开十月。草木坚强物,所禀固难夺。又叶僻吉切,音狄。《大□度首》石赤不夺,节士之必。敚或敓原字从攴。
主主:《子集上·丶字部》(古文)丶宔《唐韵》之庾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肿庾切,□音麈。君也。《董仲舒·贤良策》行高而恩厚,知明而意美。爱民而好士,可谓谊主矣。《吕氏春秋》朝臣多贤,左右多忠,如此者,国日安,主日尊,天下日服,此所谓吉主也。又大夫之臣,称其大夫曰主。《左传·昭二十八年》成鱄对魏舒曰:主之举也,近文德矣。又天子女曰公主。周制,天子嫁女,诸侯不自主婚,使诸侯同姓者主之,故谓之公主。又賔之对也。《礼·檀弓》賔为賔焉,主为主焉。又《左传·僖三十年》烛之武见秦伯曰:若舍郑以为东道主。〈注〉郑在秦之东也。又宰也,守也,宗也。《易·系辞》枢机之发,荣辱之主也。又神主,宗庙立以栖神,用栗木为之。《春秋传》虞主用桑,练主用栗。又匰主。《周礼·春官》司巫,掌羣巫之政令,祭祀则供匰主。〈注〉主神所依也。匰,盛主之器。又《礼·曲礼》居不主奥。〈疏〉主,犹坐也。又《晋语》阳子刚而主能。〈注〉上也。又姓。隋主胄,明主问礼。又主父,复姓。又《正韵》陟虑切。同注。《荀子·宥坐篇》主量必平似法。〈注〉主,同注。考证:(《左传·昭二十八年》成鲋对魏舒曰,主之举也,近文德矣。)谨照原文成鲋改成鱄。